残联公布的最新视障人口统计数据仍停留在2006年——1731万。1731万之于中国,意味着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盲人。他们,就是那看不见的百分之一。
在2011至2016年中国已办理残疾人证的人口中,残疾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办理残疾人证的视障人口为3795741人,占总人口的0.25%。但残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残疾人都没有办理残疾人证,而农村是残疾人很集中的地方。
尽管视障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我们却很难在生活中遇见,他们到底去哪了?
视障称为视觉障碍者,可分为“低视力”和“盲人”两种。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颁布了《盲和视力损伤的分类标准》,规定双眼中视力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低于0.05的为“盲”,优于或等于0.05但低于0.3的为“低视力”。
“你知道风气球吗?风气球能飞上天,但我一点也不会害怕,我想坐着它穿过长长的山洞。”小馨(化名)说的“风气球”其实就是热气球。但是先天失明的她只能想象有个“涂着油漆”的气球,上面有她和妈妈。“风气球在森林里特别可怕,因为有猎人!大风会把人甩出去,天上会突然掉下来小鸟砸到风气球,还会碰到猴子,风气球掉到水里会碰到鱼。它们都是猎人。”
在视障群体的日常出行中,也潜伏着各种各样的“猎人”。调查 显示,66.83%的人认为视障群体最好不要独自出门,5.94%的人认为视障群体不可以独自出门。根据近五年的新闻报道,盲道被占用、盲道“断头”、盲道设计不合理、导盲犬数量少、导盲犬地铁站遭拒、公交线路临时改道、报站错误等都大大增加了视障人士独自出行的风险。
尽管很多人都已知道导盲犬可以做视障人士的“眼睛”,但它们却很难获得。中国直到2006年,才在大连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导盲犬基地。培养一只导盲犬通常需要18个月的时间,高难度训练的淘汰率超过70%。截止到2017年,大连导盲犬基地一共培养了118只导盲犬。但因为导盲犬的服役年限只有短短6-8年,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现服役导盲犬数量仅百余只,比大熊猫更“稀有”。目前大连导盲犬基地接受的盲人申请数超过十万人,一年12个名额的中签率是万分之一。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对视障儿童来说,教育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机会,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当“校园欺凌”现象发生在视障儿童的身上,他们要如何走出阴影?四年级的小馨因为“同学欺负我”而讨厌上学,对于一个内心敏感、自卑的盲童而言,也许同学间不够友善的打闹都会造成她对学校的厌恶。
和小馨面临的苦恼不同,初三的刘飞(化名)正在为能否继续上学而焦虑。刘飞说,“我想上高中,不想学按摩。”为了让刘飞接受盲校教育,并不富裕的刘飞一家从山西搬到北京蜗居,如果他中考失利,等待他的或许只有去职业学校学习推拿。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尽管当年有3.61万名的盲生进入小学,1324人进入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但仅有565人有机会考入特殊教育普通高中。
不可否认,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面临更多困难,盲校教育应该提供更大的包容性,从根本上改变盲人边缘化、脱群的现象,缩短盲童和健全儿童之间的距离。经历过北京、南京和青岛三地盲校教育的梁江波老师就提到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仍有一些差异。社会需要尽可能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无论是关注盲童心理健康,还是提供更合理的资源分配。这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努力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人们对于视障群体职业选择的认知具有比较明显的偏向性,医疗保健行业占所有职业类别的比重最大,按摩、推拿是大多数人对于视障群体就业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特殊教育业(教师)、艺术行业(器乐演奏、歌手演员)、服务行业(电话咨询)也被认为是视障群体可以选择的职业类别。
教育机会的缺失和培养路径的单一化直接限制了中国视障群体的就业范围。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培训大约2.5万盲人保健师以改善视障群体就业,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推拿工作俨然成为了视障群体维持生计的最佳选择。不仅如此,大众对于视障群体的就业也存在明显的认知局限。据调查显示,49%的人在关于视障群体可以从事的职业的题目中填写了按摩师或推拿师。
“盲人按摩师”社会身份的固化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视障群体的职业想象。作为一位视障人士,王磊(化名)已经从事了三年的推拿工作,但他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在被问到视障群体能从事何种职业时,除了推拿师和调音师,他难以回答出另外的职业类别。并且,“职业按摩师”是部分视障人士想要努力摆脱的桎梏。“我不想当推拿师,我想读书,以后找个工作”,在15岁的刘飞心里,努力读书的意义在于逃离推拿行业,对他而言,“工作”意味着拥有不同人生的可能性。
与国内视障群体的就业环境相比,西方国家的视障群体拥有包括艺术、科学、商业、技术等类别的约180种就业选择,基本覆盖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分工的不同层面。
闭门不出曾是盲人群体的普遍状态,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公益性文化举措的实施,也让他们开始慢慢地走出家门,尝试与社会交流和相处。目前,专门针对视障人群的文化设施和活动主要有四类:盲文图书馆或阅览室、文化周、展览和艺术团。在2016年众多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种类中,县级文化周活动数量最多,包含了电影放映、图书阅读等多项活动,对于提高视障群体社会生活的覆盖范围最广。
在阅读方面,首先,绝大部分县级区域都在过去几年配备了盲文阅览室或盲文阅读角;其次,语音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视障读者提供了便利,无障碍文本能通过轻便的移动终端播放,降低了视障群体的阅读门槛;最后,《马拉喀什条约》保障视障群体的无障碍阅读权利提供了法律支持。但尽管如此,“中国懂盲文的人数仅占盲人总人口的7%”,盲人教育欠缺的现实问题也造成了盲人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的事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盲士俱欢颜?视障群体如何参与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中、体验更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视力残疾基本康复服务包括眼疾手术(角膜移植复明手术、白内障复明手术、青光眼治疗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定向行走及适应训练、支持性服务和视功能训练。其中,角膜移植可以有效地让这部分患者恢复视力,移植手术成功率可达 90% 以上。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因角膜病致盲患者约400万人,其中约200万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是由于角膜捐赠不足,直到2015年,全国每年完成角膜移植术数量也仅约 5000 例。而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让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视功能的唯一方式。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视力残疾提供的基本康复服务与视力残疾人口对比缺口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四川、湖南、河南,缺口达10万人以上的省份达16个。
2013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805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4.6万例;为29.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12.9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8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2.0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2014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891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4.8万例;为30.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14.2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6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2.3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2015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921
为29.9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3.9万例。为15.3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8万名。为12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2016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948
通过实施精准康复服务,279.9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视力残疾人40.0万。在接受精准康复服务的40.0万视力残疾人中,有21.5万盲人得到白内障复明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定向行走及支持性服务,18.5万低视力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视功能训练服务。
2017提供视力残疾康复服务的机构达1194
2017年,85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141239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88.3万。
尽管还有很大的缺口需要填补,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康复服务机构逐年稳步增多,从2013年的805家上升到2017年的1194家;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从2013年的12.9万增加至2016年18.5万;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尤其是贫困白内障患者获得复明手术治疗……在这个社会进步的同时,视障人士康复服务的缺口也在逐渐缩小,总有一份光明和希望会派发到他们手上。